13年專注廣西考研培訓
歡迎來到廣西文都考研官網!

中國博士生培養質量調查:一半的博士生延期畢業?科研不易……

9
發表時間:2023-06-08 10:52

本次調查的對象為即將畢業的博士生,在抽樣上采取了分層隨機抽樣的方式,以盡量保證調查樣本的代表性。課題組共抽取了全國273所博士生培養單位、43011名博士畢業生發放電子調查問卷。


調查的開展時間為2021年5—7月,最終獲得261所博士生培養單位的調查數據,回收調查問卷16380份,問卷回收率為38.1%。在剔除填答時間過短、填答內容明顯不合理的問卷后,共獲得15512份有效問卷,問卷有效率為94.7%。


經檢驗,問卷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并且調查樣本在地區分布和學科分布上也基本符合全國的總體情況。表1為調查樣本的基本背景信息。從婚育情況來看,55.3%的博士畢業生已婚,26.9%的博士畢業生育有子女。另外,根據學生的自我報告,共有49.4%的博士畢業生延期畢業。



1. 博士生與導師交流的頻率以及對導師的評價


圖1可以看出,博士生與導師的交流頻率較高,超過一半的人能每周至少與導師面對面或線上交流一次,超過70%的人能每兩周至少與導師面對面或線上交流一次,超過80%的人能每個月至少與導師面對面或線上交流一次。


圖2為博士生對導師各方面的評價。整體來看,博士生對導師各方面的評價較好,尤其是對導師自身的素質(注:學術水平和師德師風)評價很高,“導師的學術水平很高”和“導師的師德師風很好”均值分別為4.41分和4.52分。在其他指標上,博士生的得分也都超過了4.2分。



2. 博士生的課題研究體驗


關于課題參與數量和主持數量的調查題目為“您在讀博期間主要參與的課題總數是____項,其中自己主持的課題____項”。如圖3所示,95.8%的博士生都參與過課題,其中參與2項課題的博士生占比最多,為28.4%,其次是參與3項課題的比例,為24.2%。


另外,有16.8%的博士生參與過5項及以上的課題。對于主持課題的數量,40.0%的博士生都主持過課題。


博士生對課題研究體驗的評價如圖4所示。整體上博士生對課題研究過程和課題研究滿意度的評價相對較高,均值在4分左右。博士生對課題申請方面的評價較低,“院校提供了豐富的課題申請機會”和“課題申請過程公平公正”的均值分別為3.60和3.84分。


3. 博士生對課程教學的評價


圖5為博士生對課程質量的評價情況。博士生對各類課程的質量的評分在3.51分~3.77分之間。相對來說博士生對思政類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外語課程以及專業前沿課程的評價要好于對研究方法課程、跨學科課程和實踐類課程的評價。



圖6為博士生對課程教學體驗的評價。從均值得分來看,博士畢業生對課堂交流方面的評價較低,“經常在課堂上積極發表觀點”和“經常與任課老師討論問題”的均值都為3.45分。


對于博士生課程與碩士生課程的區分度,博士生的評價也較低,均值為3.62分。對于“能夠方便地選修跨院系的課程”,博士生的得分為3.74。博士生對教師教學準備的評價較高,“教師對課程教學進行了認真充分的準備”均值為3.97分。從課程滿意度來看,博士生的課程滿意度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均值為3.89分。



4. 博士生對學術與社會交往經歷的評價


圖7為博士生對學術與社會交往經歷的評價。從得分來看,博士生與其他教師的互動得分較低,均值為3.60分,博士生與同伴的學術互動較多,“我經常與博士生同學討論學術問題”均值為4.05分。博士生對院校提供的交往支持評價較為積極,相關題目的得分均超過了4分。另外,博士生的學術交往滿意度和社會交往滿意度分別為4.04和4.00分。


5. 博士生對獎助支持和基礎設施的評價


圖8為博士生對獎助支持的評價。從均值來看,博士生對獎學金評選的評價相對較高,“獎學金評選過程公開透明”“獎學金評選標準科學合理”和“獎學金確實授予了應得之人”三題的得分都在4分左右。博士生對助學金支持程度的評價較低,“學校提供的助學金能滿足我的生活需要”以及“學校提供了豐富的資助渠道”均值分別為3.61分和3.72分。


另外,博士生對獎助體系的滿意度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均值為3.92分。



6. 博士生的歸屬感與整體滿意度


在本研究中,博士生的歸屬感指的是學生對努力取得博士身份的認可程度和親密感受。關于歸屬感方面的調查問題為“如果可以重新選擇,您還會選擇讀博嗎?”如果選擇“是”,則繼續回答如下問題:“我還會選擇同一所學?!薄拔疫€會選擇同一個專業”“我還會選擇同一個導師”。選項采用了從“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的5級計分方式。


在重新選擇的情況下,共有85.1%的人仍會讀博,14.9%的人不再選擇讀博。在“還會選擇讀博”的群體中,博士生對于“我還會選擇同一個導師”評分較高,為4.00分。對于“我還會選擇同一所學?!焙汀拔疫€會選擇同一個專業”,博士生的評分分別為3.83和3.91分(見圖10)。


為進一步考察延期畢業博士生和未延期畢業博士生的歸屬感和整體滿意度差異,這里對兩類群體加以進一步比較,結果如表2所示。


未延期畢業博士生的歸屬感更強,如果重新選擇,他們比延期畢業的博士生更可能還會選擇讀博,也更可能還會選擇同一所學校、同一個專業和同一個導師。同時,未延期畢業博士生的整體就讀體驗滿意度也更高,均值為3.92分,而延期畢業博士生的整體滿意度均值為3.66分。統計檢驗結果表明,兩類群體的上述差異均具有統計上的顯著性。


7. 學術能力發展


對于學術能力發展,博士畢業生報告的“教學能力”增長得分很低,為3.53分,其他方面的能力發展得分都在4分以上(見圖11)。


為進一步考察博士生教學能力的培養過程,我們分析了博士生擔任助教的情況,結果發現有過助教經歷的博士生占比39.4%??紤]到博士生畢業后相當一部分會承擔教學工作(在本次調查中這一比例為45.9%,其中有過助教經歷的比例尚不足一半,為47.8%),這說明我國的博士生教育對博士生教學能力的培養比較欠缺,對此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8. 博士生教育中亟須改革的方面


就排在前列的內容來看,“提高博士生待遇”被選擇的比例最高,為41.4%;其次是“提高導師對博士生指導的質量”,被選擇的比例為22.2%(見圖12)。這一結果與我們2017年的調查結果相比發生了較大變化。


2017年的調查結果顯示,“提高導師對博士生指導的質量”被選擇的比例最高,為33.0%;其次是“提高博士生待遇”,29.4%的博士畢業生選擇了該項。



整體來看,博士畢業生對于導師、課題研究過程、科研硬件條件的評價較高,但對課題申請環節、課程教學、生活條件、教學能力增長的評價相對較低。另外,約一半的博士畢業生是延期畢業的,其讀博歸屬感以及整體滿意度都明顯不如未延期畢業的博士生。


1. 博士畢業生對導師有較高的評價


在滿分為5分的情況下,博士生對導師的各項指標評分都在4分以上,其中對導師的學術水平和師德師風評分更是達到4.5分左右,對導師指導的滿意度評分也超過了4.3分。這與全國研究生滿意度的調查結果一致,博士生對導師各方面的評價都很高。


上述結果反映出我國在博士生導師隊伍建設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盡管如此,培養單位仍需要密切關注導師的指導質量問題。


在本次調查中,博士畢業生雖然對導師指導給出了非常正面的評價,但仍有超過五分之一的人認為提高導師的指導質量是我國博士生教育亟須改革的方面。這說明在導師指導方面還有一些深層次問題需要進一步的思考和關注。


例如一些導師管控過多和疏于指導的問題,導師指導中的威權化現象等。在目前的導師制度下,博士生導師是博士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對于博士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提高博士生導師的指導質量應當始終是我國博士生教育的核心工作。


2. 博士畢業生對課題研究過程的評價較高,對課題申請環節的評價相對較低


根據畢業生的反饋,他們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能夠經常得到導師的有效指導,并能夠經常與課題組成員進行深入交流,但相對來說博士生對課題申請環節的評價不太理想。對于“院校提供了豐富的課題申請機會”和“課題申請過程公平公正”,博士畢業生的均值分別為3.60分和3.84分。


結合參與課題數量來看,不同博士生之間的差距較大:16.8%的人參與了5項及以上的課題,同時也有20.4%的博士生只參與過1項課題或沒有參與課題。這反映出課題資源在博士生群體中分布的不均衡性,一些博士生比另外一些博士生獲得了更多的課題研究機會。而課題參與機會的差異很可能是導致博士生對課題申請環節評價較低的原因之一。


事實上,參與課題的數量并非越多越好。當博士生參與過多課題,特別是參與了過多橫向課題時,反而會對博士生的發展產生負面作用。因此,培養單位需要關注博士生參與課題的情況,盡量避免出現一些博士生參與了過多課題而另一些博士生無法充分獲得課題研究支持的現象。


3. 博士畢業生對課程教學質量的評價偏低


對于培養過程各要素,博士畢業生對課程教學的評價相對較低。根據以往的研究,博士生課程教學一直是我國博士生教育中的薄弱環節,很多研究揭示了博士生課程教學中的諸多問題。不過,除了課程教學本身的問題外,博士生對課程的認識和態度不容忽視。


本次調查發現,博士生似乎并不認同課程的重要性。對于我國博士生教育亟須改革的方面,很少有人選擇“提高博士生課程教學的質量”。也就是說,博士生雖然認為課程質量不佳,但他們并不認為課程教學亟待改進。這對我國博士生課程教學帶來的一個挑戰是:如果博士生不認同課程是重要的學術訓練渠道,那么如何保證課程學習的質量?


我們認為,培養單位一方面要增加博士生課程的挑戰度,另一方面要注重對課程教學模式進行創新。與本科生課程不同,博士生課程需要采用更為靈活的教學模式,比如不限定開課人數、以選修課為主、打破跨院系修課壁壘等。對于主要進行創造性活動的博士生而言,豐富的、可自由選擇的高質量課程更能滿足他們課程學習的需要。


4. 博士生的教學能力培養受到忽視


在學術收獲上,博士畢業生報告的教學能力增長得分是各項能力增長中最低的一項,僅為3.53分。然而不少博士畢業生會走上教學崗位。


在本次調查中,工作崗位包含“教學”的博士生占比為45.9%,其中有過助教經歷的人占比尚不足一半(47.8%),這意味著很多將來要承擔教學工作的博士畢業生很可能沒有積累過與教學相關的經驗。結合博士畢業生對教學能力增長的較低評價,說明我國的博士生教育忽視了對博士生教學能力的培養。


博士生擔任助教是提升其教學能力、積累教學經驗的重要方式。在國外,博士生助教有著非常完善的制度規定,并且助教工作也是對博士生進行資助的重要渠道。但目前我國的博士生助教制度尚不完善,即便一些博士生擔任過助教,實際發揮的作用也較小,比如僅僅是承擔隨堂簽到、收發作業等工作。設立助教崗位的目的一方面是減輕高校教師的授課負擔,提高本科生教學質量,另一方面是培養博士生的教學能力并為博士生提供資助,但這些目標的實現應當以博士生實質性地參與教學工作為前提。


因此,院校管理者要能夠真正認識到助教工作在博士生培養乃至整個高等教育系統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加強助教人員遴選、崗前培訓、過程評價、分級管理與資助,使助教工作真正成為博士生積累教學經驗、獲得可觀報酬的重要渠道。


5. 博士生對科研硬件條件的評價較好,對生活條件的評價不高


博士畢業生對科研硬件條件的評價較好,圖書資料、科研設施條件的得分都超過了4分。經過多年的發展和資源的持續投入,我國在科研硬件條件方面能夠較好地滿足博士生教育的需求,這為博士生的科研訓練提供了重要保障。


不過博士畢業生對生活條件的評價不太樂觀。根據過往的調查,博士生對獎助體系的滿意度一直不盡如人意。盡管2017年國家全面提高了博士生的助學金,但從本次調查反饋來看,博士生資助仍是我國博士生教育的薄弱環節。


在博士生教育亟須改革的方面,41.4%的博士生選擇了提高博士生待遇,該比例與2017的調查結果(29.4%)相比有了比較明顯的增長。而對于“學校提供的助學金能滿足我的生活需要”以及“學校提供了豐富的資助渠道”,博士畢業生的得分分別為3.61分和3.72分。另外,博士生在有關住宿條件指標上的得分也只有3.68分。


隨著博士生培養規模的持續擴張,博士生面臨的科研訓練與生活上的沖突可能會越來越大,例如申請“三助”崗位競爭性增強、宿舍數量不夠等。如何在擴大招生規模的同時能夠保證博士生的資助水平和生活條件,是博士生培養單位需要重視并努力解決的重要問題。


6. 博士生的延期畢業現象需要進一步關注


調查結果顯示,約一半的博士生是延期畢業的,并且延期畢業的博士生無論在歸屬感上還是整體滿意度上都明顯不如未延期畢業的博士生。已有研究還發現,延期畢業也往往會使博士生在學業上、經濟上、健康等方面產生較大壓力。因此,如何降低博士生的延期率需要引起博士生培養單位的進一步重視。


根據已有研究,導師的指導、課題支持、合理的課程結構等都是促使博士生順利畢業的積極因素。因此,除了設置合理的就讀年限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單位要重視博士生的學術訓練過程,通過加強培養過程各環節的質量促進博士生順利完成博士生階段的學術訓練。


[公眾號:南寧文都考研]以上內容轉載自刊鹿選刊信息,僅供學習分享,如有誤差/侵權,請聯系本公眾號進行修改與刪除,謝謝!


分享到: